2025年5月3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GB/T 10781.7—2025《白酒質量要求 第7部分:特香型白酒》國家標準,并將于12月1日正式實施。
新國標歷時4年,是由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牽頭組織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起草制定。
在當代,最高層次的市場競爭,正是標準競爭。
不同于單純的產品或品牌競爭,標準競爭是通過技術法規的制定和實施,直接決定市場準入門檻和用戶選擇權。
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中,誰參與標準、制定標準,誰就占據行業制定點,掌握產業發展的先機和主動權。
因此,一個流行的說法是:三流的企業做產品,二流的企業做品牌,一流的企業做標準。
四特,是特香國家標準的“靈魂締造者”,更是推動標準持續升級的核心力量。正是通過主導標準制定,四特鞏固其在特香領域的領軍地位,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話語權,構筑起難以復制的競爭壁壘。
品質升級:新國標核心之變
新國標標準名稱,由《特香型白酒》修訂為《白酒質量要求 第7部分:特香型白酒》,其術語和定義與GB/T 15109-2021《白酒工業術語》保持一致。
此項調整既保持特香白酒作為獨立品類的技術特性,又強化了與白酒質量要求基礎標準的體系關聯性,有助于產業規范化發展。
新國標不僅強化了品類特性,更構建起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化體系——最為核心的變化,是在品質升級。
生產過程控制要求:從經驗傳承到科學量化
本次修訂充分分調研特香型白酒生產工藝現狀,增加生產過程控制要求,系統總結、抽提傳統特香白酒典型工藝特征,增加從原料、糖化發酵劑、蒸餾、攤晾、拌曲、入窖發酵、基酒貯存、勾調等工藝環節控制要求。
傳統工藝依賴于人的口傳心授,缺乏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化流程,其經驗具有模糊和不確定性。新國標將“不確定”轉化為可執行的科學標準,即通過科學化、標準化、精細化的生產管理要求,嚴控工藝細節,確保特香白酒典型性,更整體提升特香白酒質量水平,引導產業高質量發展。
感觀要求:讓品質可感知、可評價
感官品評技術對于指導企業生產、控制產品質量、評鑒品質優劣、新品開發研究、推動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體現標準的專業性和通俗性,并使消費者直觀了解特香白酒產品感官特性,起草工作組以 GB/T 33405-2016《白酒感官品評術語》國家標準中界定的感官描述詞為基礎,綜合特香白酒感官評價研究成果,以及起草工作組提供的典型樣品感官描述詞等,建立特香型白酒的術語庫,如:陳香、大米香、曲香等。
新國標的感觀描述術語充分反映特香白酒共性特點,更使消費者易于感知,有助于消費者正確品評、欣賞,也更便于專業機構監督檢驗。這,正是新國標編制的原則——強調“創新面向消費端的產品標準表達形式”。
理化指標優化:科學的品質標尺
一個指標是增加對總酸、總酯的要求:酸類是白酒重要呈味物質,酯是白酒重要呈香、呈味物質。為充分體現特香白酒的質量特性,提升產品質量水平,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產品,故新國標增加了總酸、總酯的指標。
一個指標是增加己酸乙酯/乙酸乙酯比值的要求:這二者是特香白酒中重要的兩大酯類,其含量和比例組成影響產品風格。根據普查結果,將特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比值與其他香型比較,差異明顯,故新國標將兩者比值設置為特香白酒的理化特征之一。
應該說,這兩項理化指標的增設,是在“感觀”的經驗基礎上,以科學指標為消費者提供可驗證、可量化的品質標尺,又或者說增加了一個判斷特香白酒品質優劣的核心依據。
從經驗傳承到科學量化,從主觀的不確定到可量化的控制規范,新國標標準的每一個變化,都直指行業痛點,避免了品質波動的隱患,可以說是為特香白酒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支撐。
據新華網報道,對于本次特香型白酒新國標的發布,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黨委書記、總經理郭新光表示,特香型白酒是我國白酒香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本次國標修訂按照“明確工藝基礎、突出典型特征、面向消費端”的基本原則,系統歸納和總結特香型白酒的典型工藝特點、感官特征等內容。知趣咨詢總經理蔡學飛、酒類分析師蔡學飛認為,新國標進一步明確了特香型白酒以大米為主原料、紅褚條石窖池發酵等核心工藝,強化了“純糧固態發酵”屬性,并規范了酸酯平衡等關鍵指標,此舉既保護了傳統工藝特色,又提升了品質門檻。
四特:特香國標的“靈魂締造者”
早在1988年,周恒剛、沈怡方、曹述舜等全國知名白酒專家就深入四特酒廠,通過3天實地考察研討,最終認定四特酒香型為“特香型”。
至此,“特香”成為我國白酒誕生一個新的獨特的香型,并于1997年正式得到國家認可。
自2005年7月開始,特香型白酒國標歷經3次起草、修訂。每一次,四特都是特香白酒國家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
于2007年1月19日發布的GB/T 20823-2007《特香型白酒》國家標準、于2017年9月7日發布的GB/ 20823-2017《特香型白酒》國家標準,以及于今年5月30日發布的GB/T 10781.7—2025《白酒質量要求 第7部分:特香型白酒》國家標準。
四特在特香白酒標準化體系建設上的作為遠不止此,由其參與起草6項國家標準,組織起草3項地方標準,為規范和指導行業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011年6月30日,全國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特香型白酒分技術委員會成立,其秘書處落戶四特酒公司。2022年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四特GB/T20823-2017《特香型白酒》國家標準項目以“首屆江西省標準創新貢獻獎標準項目一等獎”。
在白酒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當下,四特憑借深厚的技術積淀、工藝創新,以及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將企業獨有的技術優勢、工藝特色、管理經驗等,轉化為行業的公共規則。
四特在標準建設上的作為,以及獲得的榮譽,都一再證明其地位:是“特香”香型之源,更是這一香型標準的奠基者、引領者。
更重要的是,此次由四特牽頭、行業參與的標準化革命,再一次重新定義了特香白酒的品質內涵。
主導標準制定的底氣
主導國家標準,需要硬核實力的支持,而支撐四特的,在其對香型工藝的極致探索,更在其擁有忠誠的消費市場,以及穩定產能這兩大核心支柱。
江西人偏愛四特。無論是婚宴喜事、節慶團隊,還是商務宴請,江西人的酒桌上,“四特”一定是首選項——它始終與江西人的生活緊密相連。
四特,連接江西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承載江西人的鄉愁與熱愛。江西人對四特的偏愛,源于深厚的歷史源流和獨特的文化基因,但更重要的,是四特在江西市場的持續深耕。
長期的市場培育和渠道深耕,使四特在江西市場形成了難以撼動的本土優勢。可以說法,在白酒行業競爭激烈的今天,四特依然穩坐江西市場頭把交椅。
當然,四特在特香領域的標桿地位,更反映在產能規模的硬實力上。
現在,四特形成祚延園、承延園、閣皂山三大釀造基地聯動發展的產業布局,年產能達6萬千升、總儲酒能力突破11萬千升。龐大的產能和儲能,確保四特酒體品質的穩定性。
新國標折射出四特強大的能量。可以說,此次新國標發布,是四特實力、行業地位的一次集中展現。對此,四特酒副總經理陳彥龍表示,江西“1269計劃”將‘特香型白酒’列為特色產業核心。四特酒以樟樹產區生態和紅褚條石窖池專利為壁壘,響應新國標對工藝地域性的強調,鞏固品類唯一性優勢。”
在中國白酒行業,能主導一個獨立香型國家標準制定的企業鳳毛麟角,而四特,正以“標準制定者”的身份,將自身對特香白酒的理解、實踐,轉化為行業共識,甚至是“游戲規則”。
這,是四特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更是中國白酒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動寫照。
地址: 江西省樟樹市藥都北大道11號 聯系電話: 400-1117-999
Copyright ? 2009-2013 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贛公網安備36098202000123 贛ICP備05003994號-1